取消特需医疗 在医生面前我们“人人平等”
时间:2013-07-10 17:06:55 来源:搜狐健康 浏览次数:
摘要:特需医疗,是指医院在保证医疗基本需求的基础上,为满足群众的特殊医疗需求而开展的医疗服务活动,我们对其最熟悉的部分无疑是价格动辄成百上千的“特需门诊专家号”。而这种花大价钱购买医疗“特权”的行为在未来或将从公立医院中消失。
“特需医疗”:多花钱买来的医疗“特权”
特需医疗,是指医院在保证医疗基本需求的基础上,为满足群众的特殊医疗需求而开展的医疗服务活动,包括点名手术、加班手术、全程护理、特需病房、专家门诊等形式。这种医疗形式出现于上世纪90年代,其前身多为外宾门诊或高干门诊。由于其取消了身份识别,而且增加了医院收入,曾被认为是医院改革的重要举措。所谓“特需”,从字面上可以解释为“特殊需要”,也就是高于“基本需要”的医疗要求。但是实际上,在整个社会“看病不容易”的大环境下,大多数进行特需医疗的病人却并不见得存在多么特殊的“医疗需要”,而仅仅是掏大价钱来满足看病治病的基本医疗需求而已。
举例来说,在进行公立医院改革之前,挂一个三甲医院专家号的费用大概是十几元。虽然便宜,但是大多数患者即便通宵排队也难挂到。那么,想找这个专家看病怎么办?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病人就会选择花费上百元去挂一个特需门诊的专家号。以中日友好医院为例,某专家的特需门诊的收费标准为200元,要高于其普通门诊专家号价格数十倍;而儿童医院特殊门诊的专家号价格甚至已经突破了千元。另外,在该院特需病房住院的病人也可以享受“优先安排手术”的服务,这也是很多普通病房的病人“托关系”也难求到的医疗“特权”。
除了能够优先获得看病治病的机会外,特需医疗还会为患者提供较优越的医疗环境与医疗服务。例如可以提前电话预约门诊时间、专人引导检查、专人取药、单人间/套件病房等等。当然,这些优质服务与环境需要患者支付较为高昂的费用:以积水潭医院为例,特需病房单人间根据其不同的配备,收费水平为400元/天、600元/天和1000元/天,要远远高于市发改委所公布的16元/天的一般医院住院费。
值得一提的是,不论是“特需门诊”还是“特需病房”,患者享受“特需医疗”的费用不包括在任何类型的医疗保险报销范围之内,需要自行支付。
取消“特需医疗”:公立医院应该优先“保基本”
早在2013年2月,医师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许朔就透露,公立医院将在3~5年内取消特需医疗服务和国际医疗部,目前友谊医院、妇产医院、朝阳医院已经取消了特需病房。
谈到拟需要特需医疗的原因,市卫生局社会办医服务处处长樊世民表示,社会办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和公立医院应区分开。前者主要提供的是非基本的医疗服务,是相对高端的医疗服务,后者提供的是基本医疗服务,虽然两者提供的服务内容可以有部分交集,弥补该领域服务的缺乏和引进适度竞争机制,不过主要还是引导实行错位竞争,“但这个度还需要在政策上详细地研究,对政府保基本的范畴也还需要研究,大方向是公立医院应该做政府该做的事情,保基本,把非基本的医疗服务交由市场去解决。”的确,近些年“特需医疗”在全国广泛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公立医院的普通医疗资源:不但占用公立医院的场地、设备,而且在医生数量有限的情况下,特需医疗无疑占用了医生在普通医疗上花费的时间,使“看不起”特需医疗患者看起病来“更难”。而公立医院最基本的责任则是要最大限度的满足公众基本的医疗需求,这无疑与“特需医疗”的性质背道而驰。
“特需医疗”的未来:社会办医或将满足高端医疗需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有条件追求高端医疗服务的人越来越多,如果公立医院取消特殊医疗,这些高端医疗需求要由谁来满足?医师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许朔表示:医师协会近期成立了国际医疗与健康管理服务联盟,“联盟”由三甲特需、国际医院、国际保险直赔诊所、国际救援机构及商业保险机构和院校研究机构组成,将来公立医院取消特需医疗服务后,这部分需求将由“联盟”承担。
市卫生局社会办医服务处处长樊世民提供了另一种解决途径:注入社会资本的公立医院机构。樊世民表示,根据人口分布设置的医疗资源区域布局规划中,已在五六环之间初步规划了28个中心城区优质医疗资源向外疏解建设项目,打造五环优质医疗服务圈。这些项目多是三级医院的分院,一个项目就需5亿—10亿建设资金,20余家机构的建设,投入要达100亿-200亿元,医管局将会考虑引入社会资本等多种投入方式来打造。
不难看出,未来高端医疗需求的提供者已经明显向社会资本办医方面倾斜。但是,有业内人士却表示了对此的担忧:儿童医院院长倪鑫认为,公众对不同层次的医疗需求需要民营医院提供高端和多样化的医疗服务,但目前医疗机构的“双轨制”尚未形成,只是公立医院这一轨健全,而民营医院代表的另一轨尚不能满足群众需求,因此公立医院取消特需门诊的前提是民营医院体系发展健全,在保障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具备专家水准。
责任编辑:小葵